央廣網(wǎng)信陽1月17日消息 據(jù)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河南信陽光山縣,地處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處,北枕淮河水,南依大別山,光山縣所在的大別山地區(qū),是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qū)之一。2019年,光山縣正式退出國家級貧困縣序列。
在光山縣東岳村,脫貧致富帶頭人楊長太與妻子結(jié)婚27年,倆人在一起的時間加起來不過5年。一頭是鄉(xiāng)親們的期盼,一頭是妻子的掛念,奔跑在致富路上的楊長太,有幸福也有煩惱!缎麓鹤呋鶎印っ撠毠砸痪見聞》今天(17日)推出《楊長太的一天》。
東岳村黨群服務(wù)中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 胡曉輝 攝)
臘月十六,光山縣東岳村剛從一整晚的大雪中醒來。一大早,楊長太就拎著鏟子出來掃雪,大汗淋漓的他頭上冒著熱氣!扒逡磺,怕工人來的時候摔倒,昨晚搞到12點多才休息,心里面著急,怕下大了把我的草莓大棚壓趴下了。”楊長太說。
才帶著小女兒從縣城回到家的媳婦吳正燕,來不及細(xì)細(xì)準(zhǔn)備,趕緊把昨晚的剩飯回鍋當(dāng)早飯。
剛扒拉了幾口飯,楊長太就張羅幾個鄉(xiāng)親來幫忙。昨晚,他又殺了100多只土雞,今天上午,要及時清理、真空包裝、再裝箱寄給客戶。有了電商,楊長太的農(nóng)產(chǎn)品不愁賣,過年訂單更是陡增。
楊長太向記者介紹自己的家庭農(nóng)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 胡曉輝 攝)
從家里出來沒多遠(yuǎn)就是楊長太剛建的五個草莓大棚。70歲的貧困戶楊澤安在這里干活,每天60塊錢的工資,他還把家里的土地流轉(zhuǎn)給了楊長太的家庭農(nóng)場。
楊長太在草莓大棚和貧困戶在一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 胡曉輝 攝)
楊長太告訴記者:“他(楊澤安)在這里干活,一個月最低要干20天以上,能拿到一千四五百塊錢左右,再加上土地流轉(zhuǎn),他老伴也在我這里務(wù)工,又掙幾千塊錢。我這里的活都是年紀(jì)大的人干得多一些,老伴兩個人也能掙二萬三四左右!
草莓大棚出來,楊長太不放心家里還沒有裝箱的那100多只雞,給媳婦吳正燕去了電話。
貧困戶們在楊長太家做印子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 胡曉輝 攝)
楊長太在電話里給妻子布置的新任務(wù),讓她帶領(lǐng)大家做出一千個印子饃?爝^年了,這種光山地方特色的純手工食材,特別受城里人的歡迎。除了組織幾位貧困戶打理土雞,吳正燕還要過水、和面、蒸煮,為下午制作印子饃做準(zhǔn)備,她忍不住發(fā)幾句牢騷:“整天忙得像什么樣的,貧困戶一天干著還能掙幾十塊錢,他一年忙到頭,沒看到掙錢,還到處借別人的錢。不支持也沒辦法,他總說他是一名共產(chǎn)黨員,要帶頭!
楊長太和貧困戶一起把農(nóng)副產(chǎn)品打包發(fā)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 胡曉輝 攝)
轉(zhuǎn)眼到了中午,吳正燕騰出空,決定給楊長太做幾條魚。
吳正燕:飯熟了你回來吃不?
楊長太:你先吃你的,吃完你干你的,不用管我,我在忙我的。
吳正燕:不回就算了,沒時間等你,掛了。
此時的楊長太,正在農(nóng)場忙著幫貧困戶驗收雞蛋。
楊長太:送來了。
貧困戶:送來了。
楊長太:這就是我們一個貧困戶,今天送了兩趟,我們這里雞蛋上的泥巴從來不洗,一洗掉雞蛋保質(zhì)期就短了。
吳正燕一直惦記著楊長太的午飯,又給丈夫去了電話。
吳正燕:你中午吃飯沒?
楊長太:還沒有。
吳正燕:飯給你留著,中午煮了幾條魚給你留著,等你晚上再回來吃。你下午干什么?
楊長太:下午我準(zhǔn)備裝車。
本來是一通暖心的問候,臨了又扯到了干活上。結(jié)婚27年,夫妻倆在一起的時間加起來不過5年。吳正燕說,想想過去的青春,忙忙碌碌,有些遺憾。她說:“我嫁給楊長太有27年了,想想到他家里來辛辛苦苦、省吃儉用,操勞了這么多年,一年沒看到錢、兩年沒看到錢……有時忍不住會發(fā)牢騷,埋怨也沒用對不對,他也不聽我的。”
夫妻倆向記者訴說心路歷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 胡曉輝 攝)
媳婦有這樣的想法,和兩口子過去的經(jīng)歷有關(guān)。他們最難的時候,家里拿不出1元錢。2012年,楊長太在外務(wù)工遭遇車禍,被迫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開始種苗木,由于缺技術(shù)、缺銷路,折騰1年多,賠光了所有積蓄,還欠下了外債。2014年,楊長太被評定為貧困戶。
楊長太說:“我不想當(dāng)這個貧困戶,畢竟那時候四十多歲,覺得臉紅、丟人。正好脫貧攻堅戰(zhàn)打響了,這時候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到我家來分析失敗的原因,好不容易村里回來一個年輕創(chuàng)業(yè)的,不能遇到挫折就放棄了,再一個自己又是黨員,要從哪跌倒的就從哪爬起來!
扶貧工作隊、村干部請來專家,手把手教楊長太種植苗木,開拓銷路。如今,楊長太在東岳村成立家庭農(nóng)場,主動當(dāng)起了村里的致富帶頭人。貧困戶們可以把自家的土地流傳給楊長太的家庭農(nóng)場獲得收入,還可以優(yōu)先在農(nóng)場里務(wù)工,按天結(jié)算工資。楊長太今天還約了村里的貧困戶楊建國,談土地流轉(zhuǎn)的事兒。
楊長太:你那不是還有幾畝地嘛,一畝我給你四百塊錢,你流轉(zhuǎn)給我,完了你就在我這常年務(wù)工,一年有一萬五千塊錢,可以吧?
楊建國:可以、可以。
楊長太:回去和孩子商量一下。
流轉(zhuǎn)土地,成立家庭農(nóng)場,楊長太幫扶了4戶貧困戶,還帶動50戶貧困群眾增收。
忙了一天,媳婦中午做的魚,楊長太晚上才吃到。
楊長太:這是中午煮的魚?
媳婦:中午煮的,等你回來吃,沒回,天天忙的。
楊長太:兩頓當(dāng)作一頓。嗯!香得很……
晚上夫妻倆一起吃晚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 胡曉輝 攝)
吳正燕看著丈夫回家坐在自己的面前吃飯,一天里第一次露出發(fā)自內(nèi)心的微笑,但開啟“嘮叨模式”的楊長太又上線了……
楊長太:今天把饃饃做完了,明天再把米泡上,后面接著干吧,多做點印子饃饃出來,反正快過年了,家家戶戶都需要,F(xiàn)在快黑了,還有幾家貧困戶,我想去看看,好長時間沒去看了,一會兒就回來。
吳正燕:天氣不好,又下雪了注意點安全,沒事早點回來。
扔下碗筷,楊長太又走出了家門。此時,村里的夜色很美,空中飄著零星的小雪,路燈也已幽黃,映射在村子里的小路上。吳正燕站在家門口,望著丈夫遠(yuǎn)去的背影。她說:“畢竟做夫妻20多年了,不心疼是假的,他也是為家庭辛辛苦苦地操勞,他說他要做好致富帶頭人,帶著村子里的人脫貧致富!保ㄓ浾吆鷷暂x 金昀瑾 河南臺記者辛鵬 信陽臺記者王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