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wǎng)上海2月1日消息(記者馮會玲 周洪)據(jù)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在上海建一座天文館,是幾代科學(xué)家近半個世紀的共同夢想,如今,這個夢想,正在成為現(xiàn)實。從上海浦東新區(qū)南匯新城地鐵滴水湖站一路向北800米,就是即將建成的上海天文館。天文館總建筑面積38000平方米,建成后將成為全球建筑面積最大的天文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特別策劃《在新春的建設(shè)工地上》,今天(2月1日)推出《等你來看日月星辰》。
陳曄:工地上我最喜歡吃咸鴨蛋,有油,咸淡適合。
徐曉紅:你看大懸挑的圓洞天窗,金色,尤其是天好的時候,在12:00前后,拍出來的光影,真是漂亮!
上海天文館的早晨,是從工地上7點的安全早會開始的。從進場第一天起,上海建工裝飾集團的項目負責(zé)人陳征心里就非常清楚,安全這根弦,一刻也不能松。
陳征:進入我們的施工區(qū)域,我其實也嚇了一跳,冒了一身冷汗。為什么?難度很大。整個建筑主展區(qū)沒有真正標準的東西,全都是異形。
記者:異形的意思是沒有方方正正?
陳征:全是弧線的、曲線的、凹凸面的、斜面的,各種各樣,這對我們的作業(yè)來說難度非常大。第二它有很多高空作業(yè),很多中廳有的高度將近22米,有很多臨邊洞口,整個作業(yè)面分散很廣,是以前沒有遇到過的項目。
上海天文館建設(shè)指揮部副總指揮徐曉紅面對這個設(shè)計也說了三個字:不合理。2014年12月,上海天文館完成建筑概念設(shè)計,圓洞天窗、倒轉(zhuǎn)穹頂和球幕影院三個完整的球體分別代表著太陽、月亮和地球,絲絲相扣的弧線宛若天體運行的軌道一般。設(shè)計圖一出,三體的巧妙創(chuàng)意引來驚艷一片,但徐曉紅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徐曉紅:整個支撐這樣一個建筑外形的這種結(jié)構(gòu),在結(jié)構(gòu)力學(xué)里是最不合理的結(jié)構(gòu)。
記者:比如?
徐曉紅:比如懸挑。大家想象,我這個手一直伸出去,如果我可以伸到墻面,沒有柱子,你想想這個東西要花多少錢來讓它能夠撐得?實際上我為了這個事情,還跟美國我們的主設(shè)計師探討過,也爭論過。
記者:您當(dāng)時提出的理由是什么?
徐曉紅:我覺得整個施工難度、投資,都會成倍地增加。
記者:會吵嗎?
徐曉紅:吵,吵得不是一天,拍桌子也是經(jīng)常的事情。
徐曉紅的手機里留下了幾百張?zhí)煳酿^建造過程中不同時期的照片,每一張都舍不得刪。吵歸吵,最終團隊還是克服重重困難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圓滿完成了建設(shè)任務(wù)。第一天站在天文館的地基上,眼前還是一片蘆葦,他和工人們一根根鏟掉蘆葦,平地,開工。1000多個日夜過去了,眼看著天文館從圖紙變成今天的模樣。站在球幕影院前,他一臉驕傲地說:等到明年開放,這可都會成為網(wǎng)紅打卡點。
徐曉紅:這個球你看到了吧,是不是懸的?飄浮在空中的,對吧?
記者:它的受力點,是這個圈嗎?
徐曉紅:你現(xiàn)在看不到連接的點,要走近一點,這是一個。
記者:跟軌道相連的地方,很短。
徐曉紅:一圈有6個這樣的東西,把這個球拖在空中,在旁邊看不出來,這完全是懸空的。鋼環(huán)梁有19環(huán),上半球在室外,下半球在室內(nèi)。
52歲的陸海平師傅在時空區(qū)忙的是木工活,他不算用了多少鋼材,眼睛緊盯的,是筆下的線,他的標準是以顆粒計。
陸海平:我打出的這個線跟這個房子的地平一樣平,吊頂也是按照這個線。這個活不像一般的活,質(zhì)量第一,要求很高,不可能有很大誤差,誤差在一顆粒到兩顆粒。
記者:一顆粒是指?
陸海平:一顆粒就是一毫米。
2019年9月,上海天文館主體工程竣工,布展展示工程開啟。幾十位不同工種的工人分布在不同區(qū)域各自忙碌,陸師傅先依據(jù)設(shè)計師的造型布線、用木料打樁,再拼連在一起,標好高度。
陸海平:進來的時候全部圖紙我都看過了,天天晚上看圖紙。明天做的活,工人要做哪個地方,要做什么活,我需要了解這個活。
記者:您每天晚上回去看圖紙要看多久?
陸海平:吃完飯6點開始,三個小時看好,心中要有數(shù),明天叫他們到哪個區(qū)做什么活,都在我腦子里。
陸師傅家在上海浦東書院鎮(zhèn),有名的木匠之鄉(xiāng)。38年木工,他參與建設(shè)過浦東國際會議中心、陸家嘴國際會議中心、城隍廟等眾多有名的建筑。出門去逛,哪個建筑的哪一層做過什么木活,他心里有一張清晰的地圖。再過三四年就退休了,沒想到家門口又來了上海天文館。在他心里,這是緣分。
陸海平:以前這里就是海洋,漲潮的時候漲到這個地方來。我們小的時候來這里抓魚。1990年的時候,臨港開發(fā),這里是圍起來的。
記者:您跟這個工程、跟這個地方太有緣了!
陸海平:是太有緣了,我們盡量要做好它,做好就是我們的榮譽,真的。
更不敢有絲毫懈怠的還有上海天文館建設(shè)指揮部總指揮忻歌,手機里的行程表記得密密麻麻,偶爾她會恍惚,以為打開了高三課程表,最多的時候一天9個會,各種協(xié)調(diào)。這份急迫是因為她知道,這座天文館,是幾代天文科學(xué)家心之所系。
“從70年代就開始有很多科學(xué)界人士在為上海天文館的成立而努力,像葉叔華院士,她是中國第一位女性天文學(xué)家,她幾次給我們講過,她對天文館的建設(shè)并不是說想要展示的科學(xué)技術(shù)多么前沿、多么高端,更多是希望人們參觀天文館之后能夠感受到宇宙的宏大,人類的渺小,人的一生其實很短暫。”忻歌說。
明年,上海天文館就會對外開放。陸海平師傅早都想好了,從家下樓,再過條馬路就是天文館了,只要有空,他就去轉(zhuǎn)轉(zhuǎn)。碰上游客了,他還想做導(dǎo)游,用吳儂軟語告訴游客:二樓的木工活都是“阿拉”和工友們一道做的。
陸海平:愿望就是這個活要干好呀!我們都要開開心心,搞得不好看,肯定心里不舒服。
陳征:新年的愿望,我還是想通過這一年的努力,能把上海天文館順順利利、完完美美地交付給廣大人民群眾,希望進入我們天文館,確實體驗到全世界最先進、全國一流的天文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