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志紅的眼中,這些需要照顧的孩子可能會比較調皮,但都很單純。圖/記者蘇俊杰 實習生廖明璨)
殘聯30載 邁向新時代
在廣州康復實驗學校里有一群特殊的孩子,他們患有腦癱、唐氏綜合征、小兒麻痹癥、重度肢體殘疾等癥。全校有195名學生,其中63名住校,而該校27名生活老師就成了他們的“媽媽”——要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還要手把手教會他們生活技能。在今年廣州市殘聯成立30周年之際,我們走進了這個特殊的群體,傾聽他們的故事。
“他們都很單純”
從王志紅的家到廣州康復實驗學校步行只需要幾分鐘,每天早上7點,她就會準時出現在學校宿舍里,為孩子們穿衣、洗漱,引導孩子們疊被,然后把他們送到食堂喂食,再送到所在班級對應的樓層上課。她負責的女生宿舍,一共有24個女生,最小的剛剛入學,只有幾歲,大的也不過十多歲。
這些學生無一例外都是殘疾人,患有腦癱、唐氏綜合征、小兒麻痹癥或者其他重度肢體殘疾等癥。晚上孩子們睡不著時,還會不時發(fā)出令人煩躁的哼哼聲,然而這在王志紅看來并不算什么!捌鋵嵥麄兌际瞧胀ê⒆,只是有些孩子可能會比較調皮,但是都很單純!蓖踔炯t笑著說。
即使在晚上也有老師全程護理
給孩子們洗漱穿衣并非易事。即使是最基本的動作,王志紅都得分解教學。比如穿褲子就有一套口訣:“一二三,提褲子;四五六,穿褲子。七八九,整理好;十個手指真靈巧!”
在眾多生活內容的教學中,最難的之一是教孩子們吃飯,“很多孩子剛入學時甚至什么都不會,也沒有自理能力,光吃飯有些孩子就得學一個學期”。不過,有些孩子也會表現出特別的天賦,“有個孩子走路都需要雙手支撐,洗臉刷牙都很艱難,但下象棋卻非常厲害”。王志紅說,這些小驚喜增加了她的信心。
除了上午帶孩子學習整理內務外,王志紅還得負責課間孩子的轉移——如果孩子們要上廁所,她得幫他們轉移到廁所,然后再引導他們回到座位。
像王志紅這樣的生活老師共有27人:24位女老師,3位男老師,他們成了孩子們學習日常技能的“爸媽”。即使在晚上,也有老師們全程護理。
46歲的張云杰是學校生活護理部的負責人,同時也是最早的一批生活老師之一。自醫(yī)學院畢業(yè)后,她就來到當時的康復實驗學校前身。張云杰說,剛進來時她才27歲,如今已經46歲,而這一行,現在卻對年輕人吸引力越來越差。
之所以難招年輕老師,一方面可能是年輕人的細心度不夠,另一方面還與孩子們的多樣需求有關。
“只有我懂這個孩子”
今年51歲的李慧也是第一批來到廣州康復實驗學校的生活老師。相比文化課老師和康復治療老師,李慧更多是負責孩子的吃喝拉撒,并不給孩子們上課。不過,孩子們的生活習慣養(yǎng)成卻缺不了她。
15年的從業(yè)經歷里,李慧心中最牽掛的是一位名叫阿生的孩子。他沒有父母,靠姨媽和外婆撫養(yǎng),患有腦癱,是第一屆學生,2013年從學校畢業(yè)。“很多人跟他溝通時都不明白他在說什么,但就我一個人懂!崩罨壅f。
“平時我會特意照料他,時不時會給他送一些衣服,家里有吃的也會給他帶一份!崩罨壅f。不過,因為生活老師與家長們聯系并不多,所以她并沒有孩子家長的聯系方式,“他畢業(yè)這么多年了,我總感覺心里對他還是有些放心不下”。
直到去年教師節(jié)前夕,她興奮地給記者發(fā)來信息:“阿生聯系到了,他2013年從這里畢業(yè)后,一直是在姨媽監(jiān)護下生活,今年23歲了,他現在走起路來也比以前好多了,也不那么流口水了,聽其姨媽說,現在為他買了房,還準備找女朋友呢,我真的好開心呀!”(記者秦松 通訊員楊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