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瓊島歷代名流競青草
海忠介公廟
月亮門
村巷道
古井
王氏宗祠
青草村
石狗
月亮門的背面墻上的“!弊帧
圖\海南日報記者 李幸璜 特約記者 龍泉
走在這座擁有600多年歷史的幽深古村里,你腳下踩的一塊布滿青苔的古石磚,或許來自遙遠的明代;看到蔚然成林閑靜悠遠的鄉(xiāng)村美景,或許你能意會到丘濬為何對這個村如此向往;在一扇對開的“月亮門”處駐足、懷古,或許你會聽到清代萬州營守府王廷儀噠噠的馬蹄聲……
日前,海南日報記者走進位于海口市瓊山區(qū)三門坡鎮(zhèn)的青草村。村莊里完好地保存著古屋、古榕樹、古井、石狗、孝節(jié)牌坊、古祠堂、古石棺、古廟、練功石、飲馬槽……青草村村民自發(fā)地將這些有歷史風塵的人文符號代代相傳,將海瑞、丘濬等瓊島歷代名流與村莊的遺韻記入族譜,將宗族和村莊的記憶串聯并延續(xù),讓古村充滿生命力。
1
丘濬心向往之的“長樂居”
放眼青草村,一棵古榕樹下,幾位干完農活的村婦正坐在石凳上歇息乘涼;林下,幾只走地雞低頭啄蟲子,農家院子里的黃皮果壓彎了枝丫,好似按捺不住夏天的炎熱,探出墻來。
殊不知,這樣的田園美景,不僅羨煞如今的都市人,也曾引得明代大學士丘濬心向往之。
《丘濬集》中《長樂居記》一文記載:“遠望而之,蔚然而成林,近而極之,井然有條理,粲然相錯雜,竹樹列而濃陰,野花發(fā)而幽香,真人間勝景也!
據海南文史專家梁統興介紹,青草村王才(族名王汝智)是丘濬的同窗好友,學識過人,能詩善文,只不過因主祀乏人而不仕。在丘濬北上求官時,王才贈詩曰:“萬里扶搖誰與共?黃金臺上會明賢。”公元1484年,王才叫長子王冕到北京找到丘濬,告知丘濬他在青草村里建了一棟住所,命名為“長樂居”,邀丘濬為長樂居撰文。
在長樂居,王才栽樹種果、修葺竹林,并仿效王羲之的蘭亭,在園中筑起涼亭,引來山泉,又在花叢中搭一座“適意軒”。農閑時節(jié),王才還經常邀請朋友到此小聚,據石而坐,曲水流觴,吟詠自然田園之趣。
丘濬在《長樂居記》文末表達了羨慕之情:“予不久歸老于鄉(xiāng),行將訪君之居,而即其所以樂者,而共樂之,君其肯分予以半席否?”
“長樂居正是青草村明代處士王才的舊居,大概的位置在王氏宗祠附近!绷航y興說。記者在青草村東邊的王氏宗祠看到,這座古建筑為三進兩廂木石結構,盡管歷經時間的沖刷,宗祠大門兩側的對聯依然清晰可見:“青云得路派延太原,草廬結合族藩瓊島!
今年80歲的青草村村民、退休教師王徽敬邊翻閱《王氏族譜》邊告訴記者,王氏先祖祖籍山東青州,南宋期間遷來瓊島,最初住在瓊北桂林洋青松村。明代洪武年間,先祖王真福帶著家人遷來此村定居!扒嘀葸w、青松村、青草村,三地都有一‘青’字,這是一種思鄉(xiāng)情的延續(xù),也可能是先祖希望子孫后代如青草般生命力旺盛,郁郁蔥蔥!
如今的青草村,全村148戶,750人,耕地面積達3000畝,田地里的莊稼碧浪翻滾。
事實上,青草村村民能在此世世代代安居樂業(yè),還要感謝一個人——“南海青天”海瑞。
2
“海瑞溝”潤“青草”惠民心
在傳統農耕時代,水通則財通!霸诠糯嗖荽逵捎诘貏莞,無法引水灌溉農田,農田缺水村民食不果腹!苯衲56歲的村民王省猷說,海瑞到青草村省親期間看到此狀,便發(fā)動村民開溝引水灌溉農田,村民后稱此溝為“海瑞溝”。
據《王氏族譜》記載,海瑞的表弟王績在《開田溝碑序》一文寫道:“嘗思朝廷享乎國稅,庶民命活田土,蓋田資乎水,水賴于溝,有田無溝水不流通,耕者難為國稅焉。在我等籍立官隆青草居住,村前高田而被旱無聊耕,農恒有不平之嘆,幸有都御史海瑞居朝,回鄉(xiāng)目擊心傷,示以開溝水道奉縣府詳其溝開……”《瓊山縣志》也有記載:“青草溝在郡城東南官隆一圖青草村前,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御史海忠介公到其地,同鄉(xiāng)人王績鑿之!
“海瑞溝”修好后蜿蜒十余里,灌溉水田數千畝。在青草村村口不遠處,記者看到這條在雜草掩映下的水溝遺跡!按謇锏乃驹瓉碇荒芊N一季,海瑞溝通水后,水稻可以收兩季,大大改善村民收成!蓖跏¢嗾f。如今,水渠已被現代化灌溉設備替代,但這條水溝位置仍然不變,而且一直保存完好,提醒村民“吃水不忘挖‘溝’人”。為了紀念海瑞的恩情,清朝嘉慶至道光年間,村民自籌資金在村西邊修建海忠介公廟。
海忠介公廟至今保存完好,莊嚴古樸,坐北朝南,為石材結構,面闊三間,正面設有檐廊。海忠介公廟四周建有圍墻,正門的楹聯為:“青青后代遺世澤,草草真心報海恩”。海忠介公廟庭院左側旁樹立《官隆海忠介公廟碑》和《溝洫恩深》兩塊石碑,均為海南雁峰書院首任院長、瓊臺書院院長王承烈撰寫,記載海瑞發(fā)動村民修建水溝以及青草村民兩次修建海忠介公廟的事跡。目前海忠介公廟已被列為海口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26年,海忠介公廟第三次修補,現存的海忠介公廟是2001年村民捐資第四次修繕的! 王徽敬介紹,“我們把農歷二月十五定為海忠介公廟的祭祀日,每逢祭祀日家家戶戶都要去拜祭海瑞,教育子孫學會感恩!”
3
王國憲師者風范傳家風
不僅是丘濬、海瑞這兩位“海南雙璧”與青草村結緣,民國海南文史大家王國憲的祖籍也在此地。
據史料記載,王國憲為王承烈的曾孫,其家族書香不斷,祖籍青草,后移居海口府城達士巷。
梁統興所著寫的《瓊史百問》寫道: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王國憲任廣東第一名優(yōu)貢,累官樂昌縣教諭(編者注:相當于今地方教育局局長)、廣東省議會議員,是研經書院和瓊臺書院的著名掌教,熱心地方公益事業(yè),主持募修瓊臺書院及蘇東坡、丘濬、海瑞三公祠等一批古紀念建筑物。1917年,任瓊山縣立中學校長,1931年和鐘衍林等人創(chuàng)立瓊海中學(海南中學前身),擔任校董及國文教師。
晚年,王國憲致力于培訓海南人才,弘揚海南歷史文化事業(yè),搜集刻印海南明清名人遺作。他編輯和做序出版的著述有《瓊臺文獻》60卷,《瓊山十二家詩鈔》24卷,還編寫名人年譜5卷,《瓊山金石略》4卷、《寶粹書塾藏書目錄》2卷,修纂《瓊山縣志》《王氏合族譜》《王氏經籍志》等。
“王國憲先生到了我這個年紀還很愛看書。1934年,還撰寫《儋縣縣志》十八卷。這時期,各縣問學的后輩登門請教仍絡繹不絕!蓖趸站蠢先诵χf,可能是村里祖祖輩輩都尊師重教,如今村里有40多人當老師!吧蟼世紀40年代,讀小學、初中的孩子還被獎勵1斗米,所以村里人讀書的熱情都很高,我們王氏祠堂還開過書院呢!
“這幾年從村里考出去的大學生有40多個!蓖跏¢嗾f,由于村民受教育程度較高,村里的人特別團結,對古村的保護意識也較好,修祠堂、修古廟,家家戶戶都愿意捐錢。
在海南,像青草村這樣的百年古村并不少,難得的是,像青草村村民這樣發(fā)自內心地對村莊文化的認同和保護,而這種文化保護自覺,文化自信,正是讓古村落保持青春活力和郁郁蔥蔥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