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姓最早發(fā)源于商丘 民間流傳它和宋姓應屬同宗
2014-04-15 08:44 來源:河南商報 說兩句 分享到:
商丘市區(qū)西約5公里處,三陵臺內的宋戴公陵 (記者 仝存瑞文/圖)
央廣網河南分網消息 據(jù)河南商報報道:在省外和海外的戴氏宗親中,商丘人戴克明和戴明被同姓人看做是“老家”來的客人。
何故?戴姓,最早發(fā)源于商丘。2000多年發(fā)展下來,已經是全國前100個大姓中排名第57位的姓氏。
“老家”來客
戴克明和戴明等一行人從湖北麻城回到商丘的家中,已是3月3日的傍晚6點多。沒顧上抖落數(shù)日來的舟車勞頓,次日晚上,戴明喊上同姓的幾個宗親,來到一家同為戴姓人開的小店,幾杯酒下肚,一塊兒聊起了在麻城的見聞、感受。
3月1日至3月3日,戴克明、戴明等五人被邀請到麻城,參加“川渝戴氏宗親”在麻城的祭祖活動。
今年55歲的戴明,是世界戴氏宗親會第六屆理事會秘書長。他說,來自商丘的他和戴克明等五人在大會上受到熱烈歡迎,“我們被當成是老家來的客人!
被多數(shù)戴姓人接受的一個說法是,戴姓的發(fā)源地,就在如今的商丘。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秘書長李立新告訴河南商報記者,“戴”姓起源于商丘的主流說法,不存在爭議。
名門之后
戴姓的起源,要追溯到周代的宋國。
宋國的第一任國君是微子啟,他可是殷商不折不扣的貴族,史載微子啟是商紂王的庶兄。
殷商末年,紂王無道,國勢日衰。微子啟數(shù)次向紂王進諫,但對方卻聽不進去。其實,當時還有其他貴族像微子啟一樣向紂王進諫,可后果卻是“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鬃釉,“殷有三仁焉”,就是說他們三個。
微子啟懼禍出走,周武王滅商后,他“自縛銜璧乞降”,武王將他釋放,并恢復他的爵位。到周公平定管、蔡、武庚叛亂后,周成王又封微子啟于殷商發(fā)祥地商丘,表示不會斷絕殷商的祭祀,國號為宋。微子啟去世后,他的弟弟微仲衍當了國君,以后便世代相傳。
到公元前799年,宋戴公子撝(hui)成為第11任國君,他被戴姓人尊稱為始祖。
戴公在位34年,公元前766年去世。他勤政愛民,深受擁戴,被周天子賜謚號“戴”。為戴公舉行國葬時,全民慟哭,不少人從四面八方涌向都城,為他吊喪。陵墓周圍到處是長跪不起的人。
戴公的后人,有的便以謚號“戴”為姓。《元和姓纂》也記載,“宋戴公之后,以謚為氏”。
故城不再
公元前286年,宋國被滅,宋國都城,也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湮沒。商丘古城,位于商丘市城區(qū)西南部。資料顯示,這是明清時期的歸德府城。
行走在古城中間的主干道上,看著街道兩旁的仿古商鋪和行走在街上的熙熙攘攘的人群,不禁讓人有種古今交融的感覺。
歸德府城西南隅,地下即是宋國故城。這就是宋國都城的遺址。1994年春至1997年秋,中美聯(lián)合考古隊對宋國都城遺址通過鉆探和發(fā)掘,確定了城墻的方位、大小和基本結構。
有資料顯示,目前,宋國故城西墻的大部分以及南墻和北墻的西段保存較好,城墻頂部距地表最淺處一米左右。古城總面積10.2平方公里。2006年,宋國故城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數(shù)千年后,這個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已隨著歷史長河的流淌,趨于寧靜。
戴姓族人逐漸在全國各地扎根,F(xiàn)在,戴姓人口約500萬,約占全國人口的0.39%。
《人民日報》2006年1月11日報道的姓氏排序中,在全國100大姓中,戴姓排名第57位。
戴姓起源的另外幾種說法
除了以宋戴公的謚號為姓之外,戴姓的起源還有另外幾種說法。
其一:以國名為姓
春秋時有姬姓諸侯國戴國,故城在今民權縣東(一說在今蘭考)!蹲髠鳌份d,公元前713年被滅。戴國子孫為表示對故國的思念,便以故國名字作為自己的姓氏。
3月初,記者根據(jù)民權縣志辦工作人員潘宇的介紹,試圖追訪當年古戴國的遺跡。只是,當年的繁華如今已湮沒在黃河故道下。
其二:殷氏改姓
殷商亡國后,一些商朝遺民為了表達不忘故國的心愿,便以國名為氏,稱為殷氏。后來由于某種原因,有殷氏后人不得不改為他姓時,他們從殷氏與戴氏系出一源,均為閼伯之后的因素考慮,便選擇戴姓作了自己的姓氏。此外,還有少數(shù)民族改姓等情況。
延伸閱讀
戴姓和代姓是否同姓?
有讀者向記者詢問,戴姓和代姓是不是一個姓氏?代姓是不是戴姓的簡寫?
簡寫一說,應不是無中生有。因“戴”筆畫較多,便有人用簡單的“代”來替代。
而據(jù)相關史料記載,一些蒙古族、滿族等人改姓戴,后來簡寫為“代”。
另一種說法是,代國為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一個小國,故址在今河北蔚縣,公元前475年被趙國滅掉后,一些代國遺民便以代為姓。
戴姓和宋姓有何關系?
宋國和宋姓有何關系?戴姓和宋姓有何淵源?
民間流傳“宋戴一家”說法,據(jù)記載,宋氏即是源自以國為姓的宋國貴族,為微子啟、微仲衍后人。如此,宋姓和宋戴公一脈的戴姓,應屬同宗。
編輯:耿倩
相關新聞
頭條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