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wǎng)北京4月26日消息(記者王晶 韓靖)“盲人們一直擁有一個頑固的認識,他們把有眼睛的地方,叫做主流社會!边@是來自電影《推拿》中的一句旁白。

而能否獨立出行,是視障者融入“主流社會”的關(guān)鍵一環(huán),同時也制約著他們的職業(yè)選擇、生活圈子。

“看不見了,那就學習一套新的出行本領(lǐng)重新來過,過另一種人生!毕忍祀p目失明的楊青風說道。這也是楊青風的本職工作,作為一名盲人定向行走訓練師,訓練視力殘疾者依靠聽覺等感覺器官、借助盲杖等輔助工具,學會安全、獨立、有效地行走。

而由具有出行經(jīng)驗的視障者擔任導師,是行業(yè)內(nèi)一種全新的嘗試,除了幫助視障者逐漸掌握獨立出行的技能,楊青風說,更重要的是為他們打開一道心門,彼此鼓勵與陪伴,讓他們像導師一樣逐漸獲得獨立生活的自信。

楊青風(中)戴上對講機準備培訓(央廣網(wǎng)記者 韓靖 攝)

做過電臺、當過記者,楊青風如今在聲波殘障社會服務中心工作,同時也是中國首個視障者自主生活訓練營金盲仗發(fā)起人。在接受記者采訪前,他獨自一人依靠手中的盲杖,從北京房山區(qū)乘坐公交到達工作室所在的木樨園附近的小區(qū),耗時兩小時。

在黑暗的世界生活了40年,這些對于他來說早已是常態(tài),他還曾從成都一路盲行搭車去拉薩。

“盲人就只能在家待著接受照顧嗎?”楊青風反問。他說,社會對盲人群體的刻板看法并非無法擺脫,獨立出行就是擺脫命運安排的開始。

4月24日下午3點半,楊青風開始做培訓前的準備工作。他告訴記者,培訓盲人行走一般按需定制,“比如陳瑾,在掌握基礎(chǔ)出行技巧后,現(xiàn)在就想學習如何在地鐵里行走!彼贿呎f著,一邊穿上黃色的馬甲,套上對講機。

對講機的另外一端,連接的是他的助教余素一,這個團隊里唯一一位健全員工。

這也是行業(yè)內(nèi)的一種探索,讓健全人做助教,做專業(yè)地行走指導,達到實踐與理論結(jié)合的效果。

楊青風與助教余素一(右一)在指導學員使用盲杖(央廣網(wǎng)記者 韓靖 攝)

采訪當天,前來做培訓的是來自北京聯(lián)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的陳瑾。8歲前,處在低視力狀態(tài)下的她,還可以模糊地看到世界的樣子。但12歲后,陳瑾再也感受不到任何東西。

在參加楊青風于2019年發(fā)起的“城市行走”訓練營前,陳瑾從未有離開過學校、家等熟悉空間單獨出行的經(jīng)歷,往往需要由別人領(lǐng)著行走。即使大部分盲校提供定向行走課程,她也很少有機會真正走出校園。因此,教會他們拿起盲杖,是楊青風訓練視障學員獨立出行的第一步。

盲杖很輕,與一本課本的重量差不多,但要拿起它,并不容易!坝蒙厦ふ龋鸵馕吨鴦e人知道我是盲人了!标愯f道。

因此,在實際培訓前,如何讓視障者克服心理障礙是最關(guān)鍵的一環(huán)。楊青風往往會告訴學員:“拿起盲杖,把它當做手臂、眼睛,同時也是一種精神的象征!彼氤珜У氖牵俗晕医蛹{,還有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以及對未來的期待和信心。

楊青風正在教學員使用出行軟件(央廣網(wǎng)記者 韓靖 攝)

真正出行前,楊青風讓陳瑾拿著盲杖在室內(nèi)來回走上幾圈,隨后囑咐余素一,“注意觀察陳瑾行走的步態(tài)、握盲杖的姿勢。”

對于陳瑾來說,周圍的環(huán)境是陌生的,她心里無法構(gòu)建出一個“地圖”,所以起初訓練時她徑直走向了一個柜子,而不是要出去的門。

陳瑾不知道撞過多少次,就在前幾天,她著急接聽電話,注意力不集中,轉(zhuǎn)頭就撞到了墻上,至今額頭的淤青還未褪去。

楊青風說,一開始很多視障者是恐懼的,不敢邁步。造成這一困境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外面很危險”,陳瑾接茬道。但楊青風反復強調(diào):“最差的結(jié)果也就是撞上!

當天,陳瑾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去練習乘坐公交與地鐵。楊青風反復叮囑她:“不要趕車,更不要快走。”楊青風掏出手機,一面用手指滑動屏幕,一面把耳朵貼近聽筒,手指所到之處,手機的無障礙輔助功能快速讀出圖標。

他這是在教陳瑾如何學會“看”公交的實時時刻表。

楊青風與助教余素一在指導學員如何前往公交站(央廣網(wǎng)記者 韓靖 攝)

盲杖點地后發(fā)出清脆的篤篤聲在走廊里一路回響,楊青風和余素一帶上陳瑾,正式出發(fā)了。

楊青風在后,余素一一直在陳瑾右側(cè)觀察,剛下小區(qū)內(nèi)的臺階,楊青風開始發(fā)問,“你感覺周圍是什么”?“好像有一個建筑物”,陳瑾回答地很干脆。記者很驚訝,一旁的余素一解釋道:“盲杖敲擊的聲波無法散出去,她能聽到悶悶的聲音,說明周圍有大的遮擋物。”

“盲杖在敲擊不同材質(zhì)的地面時,也會有不同的回聲,可依據(jù)這一點分辨周圍的地面環(huán)境!睏钋囡L說,這也是他要教給陳瑾的技巧之一。

繼續(xù)向前走,身著黃色馬甲的三人很顯眼,引來不少人圍觀!巴ㄟ^聽敲盲杖的回聲,辨別周圍的障礙物離自己有多遠!睏钋囡L和余素一一路配合,引導陳瑾向第一個目的地———小區(qū)公交站前進。但臨近站臺時,記者不小心說出了站名,遭到了助教的“訓斥”,“這樣她就聽到了,像考試作弊,要讓她自己去感受!庇嗨匾徽f道。

5分鐘后,訓練計劃臨時變動,目的地改為天橋?qū)γ娴墓徽尽?/p>

為了更好地聽聲音,楊青風在學員前方行走(央廣網(wǎng)記者 韓靖 攝)

楊青風說,如今很多社團或協(xié)會的盲人定向行走訓練,僅是流于形式,常見的集體式培訓很難見效。但他是個“較真”的人,既然做了他的學生,他就要讓他們真正地學到本領(lǐng)。

與外界的溝通能力就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沒有自信心,會再多的技術(shù)也走不出來。”楊青風說道。

在一次為高校盲生培訓的課程里,楊青風為學生們設(shè)計了一個任務:獨立出行,去商場里找到某家指定品牌店。

這次課程,陳瑾也參與其中。剛到商場,她緊張極了,站在偌大的商場許久,嘈雜的聲音讓她瞬間失去了方向感,“突然聽到了喇叭聲,以為會有人在那,就順著方向去了。”結(jié)果身后一直遠距離觀察她的志愿者說,“那兒沒人”,陳瑾當時覺得很尷尬。但很快,她開始調(diào)整自己,聽到有人經(jīng)過,就會小心翼翼地問詢方向,最后一步步走到了正確的位置。

回來后,志愿者發(fā)現(xiàn)陳瑾手心滿是汗,但讓大家欣慰的是,她“打開”了自己。

楊青風與余素一正在觀察學員行走(央廣網(wǎng)記者 韓靖 攝)

“改變,不只是我”,這是印在楊青風訓練時穿的馬甲上的一句話。

每次他帶領(lǐng)學員做出行訓練,都會引來不少路人駐足關(guān)注。雖然有極少數(shù)人質(zhì)疑這是作秀,但更多的時候感受到的是理解與善意。

這也是楊青風堅持做盲人定向行走訓練師的主要原因——幫助視障者獨立出行,改變公眾認知。

楊青風與余素一在指導學員過馬路(央廣網(wǎng)記者 韓靖 攝)

實際上,開始學習獨立行走,對于視障者來說,最危險的不是盲道,而是過馬路。

“車少是最危險的時候,可參照的物體少,無從判斷!睏钋囡L說道。

在一個沒有提示音的十字路口,綠燈一遍遍閃過,足足有10分鐘陳瑾都沒有任何反應,那條看得見的人一望便知的筆直馬路,但對陳瑾來說,是驚心旅途。

一旁的余素一開始引導她,“學會通過聲音、人流、氣息等信息判斷方向!庇诌^去幾分鐘,陳瑾迅速反應,“前面沒有車經(jīng)過,左側(cè)有車輛在通行,有人在身邊經(jīng)過……”陳瑾緊張地加快腳步,舉起右手。這個動作,除了是在求助,也像是出于恐懼的下意識動作。

順利通過后,楊青風反復叮囑陳瑾:“穿越馬路時,最好不要跑,也不要時快時慢。”

余素一在指導學員如何前往地鐵站(央廣網(wǎng)記者 韓靖 攝)

即使在盲道上前行,陳瑾也常常會走偏,盲杖也會撞上共享單車,余素一緊緊跟在她身后觀察,時不時指出錯誤。

有余素一在,陳瑾并不慌亂,聽到指導后,頓一頓,調(diào)整路線繼續(xù)前行,步伐緩慢但堅定。

余素一說:“我沒覺得他們和別人不一樣,也希望大家加深對他們的了解!彼X得,做了這份工作,也讓自己更加珍惜生命。

楊青風在向?qū)W員講解在地鐵內(nèi)行走的技巧(央廣網(wǎng)記者 韓靖 攝)

地鐵又是一個要學習行走的地點,楊青風說,平時工作人員可以帶視障者乘坐地鐵,但需要等待,“盲人也著急上班,就需要自己學習出行!

楊青風說,做這份工作有耐心是核心。

訓練當天,兩個小時內(nèi),楊青風三人都在地鐵內(nèi)來回練習行走,反反復復,每一個點位都要讓陳瑾反復摸索、記下,“在哪個門停住,要走哪條盲道,你心里要標記”。楊青風告訴陳瑾,最好的技巧就是反復練習。

學員正在地鐵內(nèi)學習乘降電梯(央廣網(wǎng)記者 韓靖 攝)

在兩位訓練師的指導下,學員順利搭乘地鐵(央廣網(wǎng)記者 韓靖 攝)

晚上近7點,晚高峰來臨給訓練帶來不便,練習就此終止。楊青風將陳瑾送回了學校,臨行前再次叮囑她,要記住點位、反復練習,他會定期來實測。

學員結(jié)束訓練,準備出地鐵口(央廣網(wǎng)記者 韓靖 攝)

至今,楊青風仍清晰地記得每一個教過學生的名字,有盲人律師,也有出國留學的孩子。

獨立出行后,改變了他們的命運,這些都是楊青風樂于見到的。“做這份工作,我就覺得特別值,跟賺多少錢沒有關(guān)系。”在他看來,在越來越多的視障者獨立走出家門時,公眾將改變對視障群體的認知,也會促進公共場所無障礙設(shè)施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