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莎茵與孩子交流溝通(央廣網(wǎng)記者 陳庚 攝)
央廣網(wǎng)廈門2月26日消息(記者周步恒 陳庚)今年才37歲,卻當了17年校長,把一所“無路可走”簡陋偏僻的特殊教育學校,發(fā)展成軟硬件領(lǐng)先的現(xiàn)代化校園,讓越來越多的殘障兒童在這里接受教育康復。她,就是福建省優(yōu)秀中小學校長、廈門市同安區(qū)特殊教育學校校長陳莎茵。
開車從廈門市區(qū)出發(fā),上高架、鉆隧道,樓房越來越矮,樹木越來越少,大約1小時后,在馬路邊一條小巷子里,廈門市同安區(qū)特殊教育學?諘绲男@映入眼簾,三棟教學樓醒目佇立。周圍,是一片不起眼的民房和綠油油的田地。
一頭短發(fā),一身休閑裝,37歲的女校長陳莎茵顯得年輕干練,她帶著記者參觀校園,剛走近其中一間教室,就碰上了特殊狀況:一名學生剛剛被同學咬了一口,靠在教室門口哭泣,旁邊的家長笑著向她“告狀”!皝韥,趕緊拿紙擦一下鼻涕,乖乖!”陳莎茵一邊安慰這名同學,一邊跟記者解釋,“有的學生他就是情緒不穩(wěn)定,一高興就咬人,家長還跟在他旁邊,結(jié)果還是有這樣的事情發(fā)生!
這所占地50畝的學校,擁有在校生近150人,全都是智障、腦癱和自閉癥孩子。18歲從泉州師范學院畢業(yè)后,陳莎茵就被分配到這里當老師,當時學校簡陋的條件,她至今難忘:“我當時是爬著擋土墻、摸著墻壁這樣進來的,沒有路啊!這條路都是泥濘,而且當時這個地方是收啤酒瓶的,所以整個地板都是破碎的玻璃渣子,根本就沒路可以進來。”
由于地點偏僻,治安問題也一度讓陳莎茵和同事們提心吊膽,她告訴記者,剛工作時學校只有兩個班級,5名老師全是女性,都是20歲左右,如果來個歹徒,她們什么事都做不了:“我們當時有約定,如果晚上出了什么事情,千萬不要出來,然后要把收音機聲音放得很大,大概就放哪幾首歌,呵呵,很搞笑!
如果說物質(zhì)上的匱乏還能在“苦中作樂”的抱團取暖中克服,精神層面上的刺激和歧視則讓陳莎茵很長時間難以接受:“到別的地方去,人家會說,‘哎呀,你這么漂亮的孩子怎么回去教那個……’,很多這樣的,還有很多人會說聾啞學校的老師是不是聾啞的,你是不是比較笨才去教智障的……”
頂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和不理解,倔強的陳莎茵最終堅持了下來,并開始嶄露頭角。工作兩年后,20歲的她就被任命為校長,渾身是勁兒地與同事們一道,走訪殘障兒童家庭,勸說家長送他們到學校接受教育康復;送教上門,到家里為嚴重殘障兒童開展教學;開辦掃盲班,圓了成年殘障人士們的“上學夢”……,十幾年如一日的付出,也讓陳莎茵收獲了人生的豐厚感悟:“你可能收獲不了桃李滿天下,本來做老師最大的收獲其實就是這個,但是做特殊教育最大的收獲在于收獲你對人生的整個看法,比方說對孩子的教育,其實你會想著說沒有必要太苛求他們,如果他很健康、很開心,這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他分數(shù)考多少分,他能不能考第一名。還有你可能會更知足常樂,你會覺得說其實你應該很珍惜你現(xiàn)在的幸福,很多人他可能很多錢,但是他仍然會有一種焦慮感。還有你會接觸到人生當中很多美好的,比方說你看到家長這樣不離不棄對待自己孩子的時候,你真的能夠感受到這種世間最美好的感情!
陳莎茵說,自己會干一輩子特殊教育。她也清醒地看到,特殊教育的目的是要幫助殘障兒童改變自身的生存狀態(tài),可很多孩子畢業(yè)后走向社會,卻由于缺乏后續(xù)的支持和社會的包容,而不斷后退。“這樣的孩子,如果家長、父母親離開之后,他們何去何從?從社會的角度,我們怎么建立一系列的有銜接的政策保障體系,讓社會來更多的去接納他們?”她希望,政府和社會都能更重視殘障兒童的生命權(quán)、教育權(quán),為他們創(chuàng)造更寬松完善的生存環(huán)境。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24歲的青年教師周溫霞看來,校長陳莎茵對工作永遠充滿激情,這讓她很佩服:“她到這種年紀,做同一份事情這么久,還能保持有這樣的熱情和熱心,真的很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