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wǎng)貴陽6月18日消息(記者王珩 貴州臺記者周香馨)6月16號到17號,2018多彩貴州文化藝術節(jié)“中國涼都·生態(tài)水城”非遺周末聚在多彩貴州文化創(chuàng)意園上演。觀眾除了欣賞獨具水城地方特色的非遺之美外,還感受到當?shù)胤沁z文化傳承者的守護之情。
活動現(xiàn)場,苗族喊歌、彝族鈴鐺舞、布依族五等裝等水城非遺文化展演輪番登場,贏得觀眾陣陣掌聲和歡呼聲。在展演舞臺旁邊的非遺活態(tài)文化展示區(qū),幾位非遺傳承人的現(xiàn)場技藝展示,同樣也引起了大家的關注!耙患路鋈哪,它是全繡的。拿紙先剪花,再釘在布上剪花樣就可以做了……”
63歲的張忠群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彝族彩布貼花”的傳承人。她所在的水城縣玉舍鎮(zhèn)新發(fā)村是一個彝族村,村里的婦女幾乎都是彩布貼花的能手,而張忠群最擅長的就是彝族傳統(tǒng)的老虎圖案貼花。“我們彝族都崇拜老虎,以前老祖先做的就是像這些老虎圖形。黑是地,白是天,(上面的)顏色就是代表這個,還有這個條條呢是老虎的腳和手的花樣。其它的有山上的花樣,還有蝴蝶,喜歡什么花樣都可以剪來做。”
由于制作周期長、收益慢,村里的很多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擔心彩布貼花技藝失傳的張忠群,叫上會貼花的姐妹們到紙廠中學去給女學生上課,教孩子們學習彩布貼花!澳贻p這一輩不會做、不會剪的多得很,像這樣我就是擔心,怕失傳了,F(xiàn)在曉得的多了,讀書的時候你還要教她們,一個傳一個就把它傳下去了。”
“圈內人”張忠群用自己的行動在守護并傳承著非遺文化之根;而“圈外人”楊明英則正努力進入非遺傳承這個“朋友圈”。43歲的楊明英來自水城縣陡箐鄉(xiāng)猴兒關村,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水城農民畫”就發(fā)源于這個苗族村寨。十二年前在水城縣文化館的一次培訓課,讓楊明英初識農民畫,并開始了自己十多年的創(chuàng)作旅程!皬漠嬤@個農民畫十多年來,我們生活就跟著好起來了。有時賣給游客些,可能賣了百把幅吧。”
楊明英的畫作色彩明艷大膽,構圖夸張,一幅一尺見方的農民畫至少要花上5天以上的時間才能完成。盡管沒上過學,楊明英卻憑著心靈手巧把農民畫和蠟染、雕花等傳統(tǒng)藝術風格相結合,越畫越順手。“我最滿意的作品就是70X70的一套《十二生肖》,然后跟著省里面的非遺傳承人去香港就賣到香港了。現(xiàn)在剛剛開始申報非遺傳承人,就想把這個水城農民畫做大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