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wǎng)西寧12月21日消息(記者張雷 青海臺記者趙珺嫻 馬彩萍)從窄窄厚厚的硬板票到刷身份證進站的電子票,青海省格爾木市鐵路工作者徐超30年精心收藏了2000多張火車票,見證改革開放40年來鐵路發(fā)展歷程。
徐超出生于鐵路世家,一家三代都是鐵路人。對鐵路深厚的情感,觸發(fā)了他收藏火車票的興趣。1988年,徐超被分配到格爾木火車站工作后,就開始了他的火車票收藏之路。
50年代的卡片硬板票、90年代的粉紅色紙質車票、藍色實名制電子車票以及各個年代的站臺票……打開徐超的火車票收藏夾,就像參觀一次火車票展覽,火車票迭代升級的歷史盡在這2000多張火車票中。
徐超對記者說:“原來的火車票非常簡陋,特別容易丟,一丟就視你為無票旅客。不像現(xiàn)在,火車票丟了,有身份證就行,能證明你買過票!
除了收藏火車票,徐超還收藏了和火車有關的站臺票、郵票和信封。其中,1984年5月1日西寧至格爾木通車和2006年7月1日格爾木到拉薩通車首日封,都非常有紀念意義。
徐超說:“這都是當天發(fā)行的。1984年青藏鐵路一期工程只能到格爾木,2006年就全線貫通了!
改革開放40年來,一張小小的火車票,經歷了硬板票、電子計算機信息化軟紙火車票、磁卡火車票等,變得越來越科學便捷。而徐超收藏的這些火車票,不僅伴隨著他成長,也見證了改革開放40年來鐵路交通取得的長足進步。
徐超說:“中國鐵路的發(fā)展,包括它的速度,包括它運行的安全系數(shù),都是非常高了。這幾十年鐵路的發(fā)展是日新月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