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鱷蜥資料圖。(央廣網發(fā) 廣東省林業(yè)局供圖)

  央廣網廣州3月27日消息(記者鄭澍 通訊員林蔭)廣東羅坑鱷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迎來了鱷蜥生育高峰,2月25日本年鱷蜥首胎誕生,截至3月26日上午,共產46條鱷蜥幼仔,最多時單窩產仔8條,最少產仔4條,最小體重2.7g,最大體重5.2g,當前鱷蜥幼仔身體狀況良好。

  據悉,鱷蜥屬于卵胎生,每年的5-6月為鱷蜥的交配期,隨后小鱷蜥以卵的形式在鱷蜥媽媽腹中慢慢向鱷蜥胎兒成長,鱷蜥媽媽懷著鱷蜥寶寶進入冬眠,到了第二年春暖花開,萬物蘇醒時,鱷蜥媽媽開始產仔了,此時產出的是鱷蜥小寶寶。鱷蜥幼仔離開母體后就能夠自主活動覓食。

圖為鱷蜥資料圖。(央廣網發(fā) 廣東省林業(yè)局供圖)

  “因為鱷蜥媽媽是以胎生的形式產仔,生產過程中也會遭遇到難產現(xiàn)象,不及時救護助產會造成鱷蜥母子雙亡。”廣東羅坑鱷蜥國家級自然保護科研人員稱,每年鱷蜥產仔時都是科研人員最緊張的時候,每時每刻都要守護著母鱷蜥!敖衲昃桶l(fā)生了1起鱷蜥難產事件,幸得工作人員及時發(fā)現(xiàn),助其生產,經過半個多小時的努力,小鱷蜥順利出生,但臍帶不會自動脫落,工作人員隨即進行了結臍手術,并單獨飼養(yǎng)認真照料,目前小鱷蜥身體狀況良好!

  鱷蜥是國家Ι級重點保護動物,是第四冰川紀末期殘留在華南地區(qū)的古老爬行類,有“活化石”的美譽,為單型科單型屬單型種,在爬行綱動物的起源和演化、蜥蜴目各科分類等方面的研究上,有重要學術價值。但是因毀林造林及盜獵等造成鱷蜥種群數量急劇下降,一度出現(xiàn)全國野外鱷蜥種群數量不足1000條,廣東羅坑鱷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鱷蜥野生種群不到500條,鱷蜥生存正面臨嚴峻的生存挑戰(zhàn)。

  廣東羅坑鱷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自成立以來,修建了鱷蜥人工繁育中心,建立鱷蜥野外巡護專業(yè)隊伍,每天進行網格化巡查,開展鱷蜥相關科學研究,鱷蜥保護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2005年開始鱷蜥人工繁育以來,共繁育救護鱷蜥400多條,并開始探索鱷蜥野外放歸試驗,截至目前共放歸150條不同年齡段的鱷蜥,并持續(xù)開展放歸鱷蜥跟蹤工作。廣東羅坑鱷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科研宣教科科長何南說:“2013年,我們在野外發(fā)現(xiàn)2009年放歸的鱷蜥產下了幼仔,這有力地證明了野外放歸鱷蜥的成功,對鱷蜥野外種群恢復起到了顯著作用!

  據統(tǒng)計,目前廣東羅坑鱷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人工繁育鱷蜥個體仍有154條,雌雄性比為1:1.3,現(xiàn)存最年長的鱷蜥已有12歲。該保護區(qū)野外鱷蜥種群約629-727條,分布密度6.29-7.27條/km2,約占全國鱷蜥野生種群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