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wǎng)寧波11月5日消息(記者曹美麗 杜金明 通訊員沈芳漪)11月5日,“北斗錯落長庚明——四庫七閣與天一閣藏書樓研討會”在天一閣舉行。
本次研討會旨在從“四庫七閣”和天一閣的歷史淵源出發(fā),圍繞各大藏書樓的功能價值研究、建筑復原保護等話題進行交流,進一步提煉出“天一閣范式”的概念,共同探討其內涵與影響。除了作為會議主辦方代表的天一閣博物院及天津大學建筑學院多名研究人員外,還有來自故宮博物院、北京圓明園研究院、沈陽故宮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館、承德市文物局、鎮(zhèn)江市圖書館等10余位專家學者作為“四庫七閣”的代表參會。
始建于明嘉靖年間的天一閣藏書樓以獨特的建筑樣式、完善的管理制度、亭閣池臺結合的園林環(huán)境等范式特征而聞名天下,在形制與規(guī)范上影響了明清以來大量的藏書樓。尤其清乾隆時期,天一閣為《四庫全書》的編成作出了卓著的貢獻,并成為“四庫七閣”皇家藏書樓的建筑模板。此后,天一閣與錯落南北的七座皇家藏書樓交相輝映,最終營造出“北斗錯落長庚明”的文化奇觀,深刻影響了中國數(shù)百年來藏書文化的發(fā)展。
天一閣博物院院長莊立臻在致辭中表示,“南北七閣從誕生之初便與天一閣結下了不解之緣。兩百多年后的今天,我們相聚于此,再續(xù)前緣,共同來探討四庫七閣與天一閣的前世今生,共同來解讀中國最杰出藏書樓的奧秘,共同來研究書樓建筑的獨特魅力,共同來推動中華書樓的保護傳承”。天津大學建筑學院副院長張春彥也致辭說,中國傳統(tǒng)藏書樓建筑能激發(fā)人類文化共識和綿延文化傳承,希望通過本次研討會推動各方持續(xù)交流合作,開展深入學術研究,促進傳統(tǒng)藏書樓建筑的價值傳承與科學保護,為國家文化復興探源助力。
隨后,專家們作了精彩的主旨發(fā)言。天津大學建筑學院教授王其亨暢談了文化遺產研究中的“大一統(tǒng)”與“多元共生”現(xiàn)象,啟示研究者要充分拓展研究視野。故宮博物院古建部副主任趙鵬結合自身工作經(jīng)驗,介紹了故宮文淵閣建筑的現(xiàn)狀以及相應的保護措施。天津大學建筑學院建筑歷史與理論研究所副所長楊菁著眼于“四庫七閣”和天一閣的內在聯(lián)系,通過測繪成果等對比研究各自建筑空間及園林環(huán)境的特色。天一閣博物院副院長張亮則結合文字、圖像等歷史記載,發(fā)表了自己對天一閣歷史環(huán)境的還原推測和演變研究成果。
當天下午,與會專家學者繼續(xù)進行了大會發(fā)言,分別就北京文源閣、沈陽文溯閣、承德文津閣、杭州文瀾閣、天一閣等藏書樓的歷史文化價值、建筑保護研究等內容進行熱烈交流。最終達成“天一閣范式”藏書樓共識:天一閣象征著中國藏書文化的高峰,是明清藏書樓的典范。研究傳播以“天一閣范式”為核心的傳統(tǒng)藏書樓,能激發(fā)文化自信,推動傳統(tǒng)藏書樓的保護與發(fā)展,使之長存久駐,歷久彌新,成為中華文化與民族記憶的永久見證。
研討會由寧波市天一閣博物院、天津大學建筑學院、故宮研究院建筑遺產保護研究所共同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