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成都3月3日消息(記者劉柏煊)國家發(fā)改委等18個部門近日印發(fā)《加大力度推動社會領域公共服務補短板強弱項提質量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行動方案》,其中指出,近年來,社會領域公共服務不斷加大,設施條件不斷改善,但相對于老百姓多層次和多樣化需求,仍然存在供給不足、質量不高、發(fā)展不均衡等突出短板。這既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也是潛在的巨大國內市場。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經濟之聲記者近日深入四川,重點探訪衛(wèi)生和教育等社會領域“補短板、穩(wěn)投資”的最新進展。在宏觀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增大的背景下,四川社會領域項目開工率卻創(chuàng)下近年來新高。對此,他們都有哪些“經驗清單”?
打造高精尖優(yōu)的腫瘤?漆t(yī)院
早上7點,工人陸續(xù)進場施工,工地上在建的是四川省腫瘤診療中心一期項目。盡管主體工程依然還被綠色的防護網所包裹,但大樓的造型已經依稀可見,門診急診樓和住院樓相互貫通,呈流線型一字排開。
施工現場(央廣網記者 劉柏煊 攝)
工人作業(yè)(央廣網記者 劉柏煊 攝)
按照規(guī)劃,醫(yī)院分為三期進行建設。目前正在進行的一期項目總投資超過6.7億元,建筑面積87764平方米,擁有床位500張,將在2020年年底建成投用。
在醫(yī)院院長郎錦義看來,建成后的四川省腫瘤診療中心不僅將填補天府新區(qū)沒有一家三級甲等醫(yī)院的短板,還將輻射整個西南三省和“一帶一路”東南亞沿線,是一家稱得上“頂配”的腫瘤?漆t(yī)院。
他解釋:“一期相當于門診和住院部的一部分,二期是無創(chuàng)外科的配套,三期就把研究功能和康復醫(yī)學,也就是說把得腫瘤的病人和得病的病人的全程健康管理放進去了。一定要在治療技術和醫(yī)療水平上達到高精尖優(yōu)!
如何保證工程進度、讓老百姓早日享受到這樣的優(yōu)質醫(yī)療資源?郎錦義告訴記者,項目在一開始就采取了“EPC”也就是“工程總承包”的模式,將項目的設計、施工、采購一并進行發(fā)包,改變以往傳統(tǒng)建造模式中單一作業(yè)、協調難的弊病,從而提高效率,“就是相當于把建筑方、設計方、監(jiān)理方放到一塊,我們當時一開始就提出來,保障這個高質量工程在2020年底完成!
投向準、儲備實,有效穩(wěn)投資
事實上,隨著宏觀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增大,不少地區(qū)正面臨基礎設施投資增長乏力、后勁不足的困境。然而,四川在社會領域穩(wěn)定有效投資初見成效,并形成了自己的“經驗清單”。
四川發(fā)改委社會發(fā)展處副處長聶伶俐說:“第一個字是‘準’,就是投向準、對接準。搶抓國家政策窗口期,緊密跟蹤國家重點投向,聚焦重點領域精準對接。第二個字是‘實’,就是要儲備實、項目實。因為穩(wěn)投資不僅是要抓現有項目,還要抓儲備項目,否則后續(xù)的投資潛力就沒了。我們會同省級和市州相關部門圍繞重大民生社會事業(yè)改善,梳理儲備教育、醫(yī)療衛(wèi)生、文化等領域項目,總投資大概有360億元!
通過抓前期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在資金組織上,聶伶俐介紹,一方面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綜合利用債券、保險、信貸、產業(yè)投資基金等方式,為社會領域項目融資提供支持;另一方面,通過抓前期來提高中央預算類資金的使用效率。
“以前,我們是等到中央資金來再開展工作,現在已經完全轉變了。我們要求地方政府初步設計做完了、批復拿到了才能進行項目申報。如果前期工作只是皮毛性的、基礎性的,等到項目資金來了之后,像是土地等外部條件還會隨之變化。按照這種工作方式,我們總體實現了2018年的項目在2018年年內實現開工,達到了95%,這個數字是近年來的新高。”她說。
聶伶俐告訴記者,目前,2019年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已經下達四川,省級預算內第一批投資計劃也已在春節(jié)后下達,這為今年的穩(wěn)投資工作開了一個好頭,因此感到信心倍增——“投資計劃下達得越早,項目相當于形成實務工作量越快,它發(fā)揮的投資效率也會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