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國鄉(xiāng)村之聲 > 鄉(xiāng)土鄉(xiāng)情
重慶開縣水竹涼席
2013-09-16 21:42 來源:中國廣播網(wǎng) 說兩句 分享到:
開縣涼席產(chǎn)于開縣中和鎮(zhèn)的三合場,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三和場上幾乎家家戶戶都用手工編織竹席,80年代末、90年代初發(fā)展到鼎盛,那時一年要賣出八九千床水竹涼席?傻搅90年代中期,由于勞務經(jīng)濟的發(fā)展,農(nóng)村大部分青壯年開始外出打工,傳統(tǒng)的竹席編織手藝瀕臨消失,只有老周和其他幾個行走不便的殘疾人留下來把這項手工藝傳了下來。
老周名叫周遠富,年近60,是一個左腳有些跛的殘疾人,是三合場上為數(shù)不多的幾個編織竹席的民間藝人之一,肩負著傳承竹編工藝的重任。
周遠富:“一歲多,腳桿整殘了,從十二歲,就跟我們父祖一起學篾匠,做了 40多年了。做生意最好還是在88年、89年,我們一家人能產(chǎn)300多床席子,銷路最好。91、92年都開始外頭打工了,我們?yōu)闅埣踩耍瑳]有出去,就死守著門手藝。”
水竹涼席是以當?shù)厥a(chǎn)的水竹、白竹為原料,經(jīng)過劃青、破竹、備篾、過勻刀、物化處理等13道工序,細致地編織而成。開縣水竹涼席以其光澤柔軟、色澤亮麗、涼爽舒適、經(jīng)久耐用而著稱。周遠富對水竹涼席的編織過程很是在行。
周遠富:“工藝的話,很細致,要12皮才扣得到一寸,那個打(織)起來,每一個手腳都要細細的編。一米八的席子,950丈可能才打(織)得起這個席子,一皮(根)一皮(根)的鑲。啰子(稍微)相差一點點縫張啊么子,那個鎖子扣啊、擦邊哪、打磨啊,一床席子,光編就要5、6天。都是才說哩,慢工出細活,這個活路是有一點點嘛細致,這個是很下細很下細的活路!
記者在編織現(xiàn)場摸了摸編織水竹涼席的篾條,既細又薄,用手難以弄斷。特別是上品席子的篾條可以說是薄如紙,細如絲。水竹涼席在使用過程中,自然產(chǎn)生色變,初淡綠而漸漸泛黃,由中黃而金黃,多年使用,黃色浸潤,黃中呈紅,紅黃相映,色澤喜人,使用越久,席面越發(fā)柔軟細膩,涼爽宜人,折疊后亦無損傷。
水竹涼席中的上品是臘篾之席,因其以越冬為標準,所以稱臘篾。老周說臘篾在制作過程中吸冬之寒,調(diào)節(jié)及夏,豈有不涼快之理?所以臘篾甚為開縣人所愛,以至于鄉(xiāng)下經(jīng)常用它來做丈量單位,諸如水井深幾臘篾、河寬幾臘篾等等。
周遠富:“原來三合這個竹子,冬天熱天都是睡這個席子。農(nóng)村挨著團轉(zhuǎn)的(周圍的),他到我們廠頭(里)來,來弄那個竹子去做藥引子,感冒了,就來我們廠房來弄去做藥引子,我們這個席子還除風濕,那個人睡了,更加有好處!
開縣水竹涼席作為全國六大名席之一,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蜚聲海外,它被當做贈送友邦禮品,并作為工藝品參加國外展銷。一位叫鄒邵文的開縣人特意為工藝涼席寫了一首詩:“砍劃刮蒸編,席工攀技巔。提花仙女撒,織犬獵人牽?涓缸啡諌,嫦娥奔月妍。柔軟能折疊,涼爽盡催眠!
編輯:鄭宏瑞
相關新聞
頭條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