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攤的日子里,每天早上6點不到,“攤主”——77歲的王惠玲就會起來忙活了,7點準(zhǔn)時守在涼茶攤前。
一大早,王惠玲的愛心涼茶攤就出攤了。
有人喝不慣涼茶
就準(zhǔn)備了涼白開
涼茶攤很好找,從濮家新村北門進(jìn)去30多米,在右手邊就能看到。即便是從其他門進(jìn)去,在小區(qū)里隨便問一個人,也準(zhǔn)能告訴你涼茶攤的位置。
涼茶攤在濮家新村10幢樓下,面積不大,大概20平方米,靠著墻根,是由一個卷簾雨棚搭起來的。
矮一點的石桌上,擺著兩個不銹鋼桶,大一點的桶里,裝的是涼茶,小一點的桶里,裝著涼白開。石桌右邊的木頭桌子上,擺著5個杯子,3杯涼茶,2杯白開水。
王阿姨很細(xì)心,分別準(zhǔn)備了涼茶和涼白開。
王惠玲說,也不是所有人都愛喝涼茶的。有幾個收廢品的就喜歡喝白開水,說涼茶里面有股藥味,喝不慣。
送快遞的小伙子和外賣小哥呢,是喜歡喝涼茶的。“每次到這里來都會喝兩杯,很解渴的。”54歲的汝先生說。昨天中午12點多,汝先生用保溫杯接了滿滿一杯涼茶,“咕嚕咕!眱扇诤韧旰,王惠玲又給他倒了一滿杯。
汝先生老家在安徽,現(xiàn)在住在良渚。他開著一輛小三輪,擺了一個流動攤,賣點小玩具,每天滿杭州跑。濮家新村的涼茶攤,汝先生是熟悉的,“我已經(jīng)喝了兩年多了,就像回到自己家!
讓汝先生覺得很解渴的涼茶里,都有些啥?“菊花、甘草、綠茶、桑葉、薄荷、六月霜……”王惠玲掰著手指頭數(shù)。涼茶的配方,是王惠玲喝了很多涼茶后,自己配出來的。
2003年,涼茶攤第一次出攤,大家喝的都是綠茶。第二年,王惠玲去了杭州好多地方,喝了好幾種涼茶后,自己配了一個涼茶的配方出來。
“有一次我去余杭山溝溝參加廟會,喝到了一種蠻好喝的涼茶,他們說里面加了六月霜,是防中暑的。我覺得蠻好,也去買了來!蓖趸萘嵴f。
大家你湊30元我湊20元
涼茶攤就開起來了
王惠玲59歲那年,退休回家,社區(qū)老主任看她閑不下來,就開玩笑地跟她說:“你退休在家,可以擺個涼茶攤嘛!
這句玩笑話,王惠玲聽得很認(rèn)真。很快,她就和老黨員王桂鳳,一起支起了第一年的涼茶攤。
買茶葉的錢哪里來?
一開始,是王惠玲用自己的退休工資買的,后來,街坊鄰居們20元、30元地捐,一起湊齊了買茶葉的錢。
7月28日上午,王女士從三堡趕過來,捐了200元錢。她的奶奶從2004年起,就幫著王惠玲一起燒水、出攤。奶奶去世后,王女士還是想把這個事情做下去,因為自己工作比較忙,就想通過捐款的形式,為涼茶攤做點事情。
“你看,這個事情也不是我一個人在做,這個涼茶攤是很多杭州人一起支起來的!
王惠玲記得很清楚,7月10日,另一個陳奶奶的女兒也拿了100元給她,說給涼茶攤添點一次性杯子。
7月8日,90多歲的陳奶奶去世了,生前,她也一直在給涼茶攤捐款,捐了差不多有6年了。她女兒說,這是媽媽最后一次捐款了。所以在王惠玲的涼茶攤收支明細(xì)單上,還是寫了陳奶奶的名字。
“還有,這個裝涼茶的大桶,我用了18年,也是別人送的,質(zhì)量很好啊!蓖趸萘嵴f。昨天,和她一起出攤的,還有62歲的孫琳娣,從2016年開始,她就來幫忙了。
社區(qū)也很支持王惠玲開這個涼茶攤,棚子就是社區(qū)給搭的,還送了一批一次性杯子和幾條圍裙!耙郧埃镒雍芎喡,就是上面蓋一塊尼龍布,用桿子撐起來。”社區(qū)還騰出了邊上的一個小車棚,用來給王惠玲燒水用,水費社區(qū)也包了。
我當(dāng)時想的就是為人民服務(wù)
“這其實是很小的事情,我當(dāng)時想的就是為人民服務(wù)!蓖趸萘嵴f,“老實說,條件好的人,是不會來涼茶攤喝的。都是送快遞的和送外賣的人來喝,他們一天忙下來是很熱的,一天一瓶礦泉水,都不夠解渴的。你想想看,在外面買,一瓶水就要2元錢。”
下去,F(xiàn)在不出攤幾乎是不可能的了,那么多年,已經(jīng)成習(xí)慣了。而且我也喜歡做這個事情,還有那么多人幫我。”
往年,涼茶攤一般都是7月開始,一直擺到8月底。今年出攤出得晚,王惠玲決定,擺到9月中旬。“天氣還是很熱的話,還會繼續(xù)做!彼f。
杭州的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間段,路過涼茶攤的人,口渴了喝一杯,這份清涼,能回味很久。(記者 林建安 通訊員 羅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