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第七屆魯迅文學獎揭曉,浙江女作家黃詠梅的《父親的后視鏡》獲短篇小說獎。
本屆魯迅文學獎共設有中篇小說獎、短篇小說獎、報告文學獎、詩歌獎、散文雜文獎、文學理論評論獎和文學翻譯獎7個獎項,獲獎作品有石一楓《世間已無陳金芳》、黃詠梅《父親的后視鏡》、湯養(yǎng)宗《去人間》 、李修文《山河袈裟》、黃發(fā)有《中國當代文學傳媒研究》、路燕萍翻譯的《火的記憶 I:創(chuàng)世紀》等34部作品獲獎。
黃詠梅,2002年開始小說創(chuàng)作,在《人民文學》《花城》《鐘山》《收獲》《十月》等雜志發(fā)表小說百余萬字,多篇被《小說月報》《小說選刊》等轉載并收入多種選本。出版小說《一本正經(jīng)》《把夢想喂肥》《隱身登錄》《少爺威威》等。曾獲《十月》文學獎、《人民文學》新人獎、《鐘山》文學獎、林斤瀾優(yōu)秀短篇小說作家獎、《北京文學》雙年優(yōu)秀短篇獎、汪曾祺優(yōu)秀文學獎等。小說多次進入中國小說學會年度排行榜。
現(xiàn)任浙江文學院副院長。
黃詠梅的獲獎作品《父親的后視鏡》描寫了父親生于1949年。過去,他總是響亮地跟別人說,我跟中華人民共和國同齡。不過,很久沒聽他再這么說了。退休前,父親是個貨運司機,跑長途。那些年月,汽車司機是很紅的,跟副食品店員、紡織工人合稱"三件寶"。父親跟人炫耀光輝歲月,總是說,他最遠跑到過天路,"呀拉唆,那就是青藏高原……"一說,肯定就要唱。天曉得父親是哪個年代開到過天路的。別人要是問起,天路是一條怎么樣的路?他無言以答,只顧哼"呀拉唆",一哼沒個完,好像他記憶里那條天路,開不到盡頭,還時常超速,把人撇在后視鏡都看不見的拐彎處……
文學評論家評論說:在中國當代"70后"作家群體中,黃詠梅可謂是一個異類,她跳脫了同時代作家創(chuàng)作的都市時尚怪圈,以及女性私密體驗寫作的窠臼,以一種純真而溫和的目光,一種質樸又老道的手筆,書寫我們這個時代的異質者、城市的邊緣人,講述這些小人物的凡俗人生、命運遭際。從城市白領、飲食男女,到底層市民、邊緣人物,作家的眼光逐漸鎖定特殊的人群,關注他們日常的生活和普遍的情感,從而啟開復雜又微妙的人性人情世界,傳達出自己的價值判斷與審美傾向。黃詠梅的創(chuàng)作既立足于女性立場,又超越了性別意識,既立足于普通人生,又超脫出對世人世象的現(xiàn)實摹寫,其中始終蘊含著,作家關于時代與個人、物質與精神、生存與夢想等的深切思索。 (浙江在線記者 劉慧)